小鹏汽车再战G9,这次能否“站起来”?

轩载云端 2023-09-21 556 ℃ 导读

2022年9月,小鹏G9发布失利,将小鹏汽车推向谷底,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。小鹏G9滑铁卢透射出小鹏汽车在品牌、产品定义、营销传播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,这也直接导致了小鹏品牌上探失败,销量衔接断层。G9发布后的第四季度,月交付一度低至5101辆,今年1月甚至只交付了2249辆,今年上半年,在其他车企纷纷破万、破两万之时,小鹏却一直徘徊在千辆级别。产品...

2022 年 9 月,小鹏 G9 发布失利,将小鹏汽车推向谷底,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。

小鹏 G9 滑铁卢透射出小鹏汽车在品牌、产品定义、营销传播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,这也直接导致了小鹏品牌上探失败,销量衔接断层。

G9 发布后的第四季度,月交付一度低至 5101 辆,今年 1 月甚至只交付了 2249 辆,今年上半年,在其他车企纷纷破万、破两万之时,小鹏却一直徘徊在千辆级别。

产品的失利不仅让后续的产品承担了更重的销量压力,也带来了经营风险,小鹏股价一度跌落近八成,财务数据的亏损也在同步放大,近三个季度以来,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 23.6 亿元、23.4 亿元、28 亿元。

与此同时,竞品车型持续上新、价格战打响等外部因素无不加重了小鹏的竞争压力,在抢夺市场份额的关键窗口期,小鹏G9的跌倒给其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重创。

在小鹏汽车董事长、CEO何小鹏看来,小鹏汽车过去的问题不是表层显露出的产品、营销问题,而是组织问题,是“人”的问题。

因此,自 2022 年 10 月开始,小鹏开始大刀阔斧推进内部变革,建立了产品、战略、技术、销售、OTA 五大委员会,以及 E、F、H 三个平台产品矩阵,从市场、客服、传播、销售 、培训、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进行协同,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。

伴随着组织调整,小鹏汽车接连发生了多次重大人事变动,尤其是高管层面的变动,去年 12 位高管仅有 2 位仍在管理层,合伙人夏珩、何涛逐渐淡出已足以说明。

高层退位是改革的一部分,人才的引进也是及其关键的一环。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的加入,开启了何小鹏与王凤英搭档的 “一把手、二把手” 时代。

今年 1 月,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,全面负责小鹏的产品规划、销售、品牌市场以及负责整个大产品矩阵体系,而后接管了三大车型平台,F 、E、H 平台负责人陈永海、李一凡、矫青春汇报对象从何小鹏转为了王凤英。

在王凤英的操刀下,小鹏汽车的销售体系也在发生变革。自 2019 年以来,小鹏汽车的销售终端分为直营和经销商加盟两种模式,归属不同体系管辖,但在发展过程中,两套体系内部竞争严重,过分内耗导致资源浪费。

今年 7 月,小鹏发起了 “木星计划”,放开经销商的加盟授权,计划今年新增 150 家授权经销商门店,并且部分小鹏汽车的直营门店将转给经销商经营,之后小鹏授权经销商模式将占主导。同时,为了管理聚焦,其销售战区由 24 个缩减为 12 个。

小鹏汽车的变革还在继续。据何小鹏在G9发布会上透露,小鹏的变革还有第二大步、第三大步,每一步都要走一年。

小鹏汽车再战G9,这次能否“站起来”?

如今,小鹏已经完成第一步。站在 G9 发布一周年的时间点上,何小鹏选择“再战 G9”,发布2024 款小鹏 G9 的同时,也讲述了走出这一步的一些心路历程。

小鹏 G9 的反思与变革

在过去的 12 个月,小鹏汽车碰到了很多方面的挑战,但在何小鹏看来,任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在这种变化和挫折中挺过去的。2017 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有几百家,混战至今也只剩下少数几家企业还活着。

“实际上,对我来说,我想创造一些奇迹。”何小鹏在演讲中说道。

何小鹏认为,去年小鹏 G9 的失败并不是产品力上的滑铁卢,而是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,无论是价格定义、还是营销渠道、组织、交付里都存在很多问题,因此做了深刻的反思。

“我们出现了什么问题?我们怎么能够走出问题?到底是在哪些地方解决?”这是小鹏提出的三个问题。

在后来的总结中,何小鹏将去年小鹏 G9 的失利总结了六大问题点,包括产品、用户、价格、营销、渠道、组织、交付,具体来看:

  • 产品:放弃标配智能驾驶,用户感官不一;
  • 用户:堆砌太多低感知配置,用户需求不聚焦;
  • 价格:脱离用户预期,形成购买障碍;
  • 营销:节奏拖沓,传播不聚焦;
  • 渠道:管理混乱,内耗严重;
  • 组织:营销服缺乏有效拉通,销售力与产品力被无视;
  • 交付:交付不及时,退单严重。

不过,在何小鹏看来,这六大问题都是表象问题,小鹏汽车的核心问题点在于“人”,而“人”的最大问题在于 CEO。“为什么我没有能够带领团队提前把组织的问题解决,提前把价格的问题解决,我们怎么去变革?怎么去涅槃?”这是何小鹏问自己的几大问题。

“如果不破,我们只是面临早死和晚死的区别”,何小鹏指出。

因此,从去年 10 月开始,小鹏汽车开启了一系列改革。小鹏汽车建立了产品、战略、技术、销售、OTA 五大委员会,以及 E、F、H 三个平台产品矩阵,从市场、客服、传播、销售 、培训、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进行协同,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。

2022 年 12 月,小鹏内部新设立财经平台,包含财经 BP(business partner,意为业务合作伙伴)部、平台财务部、综合财经组、税务管理组、资金管理组和专项项目组等部门,收回“资金”的管理权限。

伴随着组织架构改革,小鹏内部也经历了多次重大人事变动。“去年小鹏财报上还有 12 个高管,今天还在任的高管只有两位。”何小鹏在演讲中说道。

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之外,何小鹏透露,在过去的一年里,小鹏团队与 G9 用户进行了千余人次的调研沟通,收集用户建议超一万条,对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系统迭代升级 7 次,对智能技术与工程能力的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。

某种程度上,2024 款小鹏 G9 是小鹏重塑产品的一次关键战役,也是检验小鹏变革成效的参照物。

再战G9,标配成重点

“去年有非常多的配置组合选择,今年我们要做的就是标配”,何小鹏在 2024 款 G9 发布会上说道。依托于扶摇架构,2024 款小鹏 G9 标配智能驾驶和全域 800V 高压 SiC 平台。

可以看到,相较于老款 G9 上市时出现的智能化战略摇摆,小鹏汽车在 2024 款直接全系搭载了 NGP 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及智能座舱。

今年 8 月,小鹏汽车无图版本的 XNGP 已在北京落地,计划于年底前在约 50 个城市开放不依赖⾼精地图的 XNGP。在发布会现场,小鹏首次公开了城市 NGP 开城名单,分三个批次进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何小鹏在演讲中还顺势diss友商的开城标准太低,“一个城市有数千甚至是数万公里路,友商有 10 公里能够开就说能够开城了,那不是小鹏的标准,拿着一个加强版的 LCC 说全国能用,我们是不认同的。”

甚至于,在活动现场,何小鹏喊出:“中国的智能驾驶,看小鹏一家就够了。”

充电方面,2024 款小鹏 G9 支持超快充的 3C 电池,10%-80% 充电用时 20 分钟。另外,其自营充电体系已覆盖国内 337 个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,将于 2025 年在补能生态上建成 3000 个具备超快充能力的自营站点。

在其他细节方面,也可以看出 2024 款小鹏 G9 正在吸取上一次的失误经验,做了部分调整,例如,将单 15W 手机无线快充升级为双 50 W 手机无线风冷快充,升降式杯架变更为常规带限位器杯架,丹拿原装音箱改为 Xopera 声学系统,前排坐垫加热通风改为前排靠背及坐垫加热通风等。

除了产品层面的改变,何小鹏在发布会上透露另一重点信息,即基于小鹏和大众在今年 7 月达成的战略合作,双方将基于 G9 平台开发两款全新的车型,结合双方供应链、制造能力和产品认知共同开发,以实现“内销转出口”。

按照规划,今年 10 月,小鹏 G9 将在挪威、丹麦、荷兰、瑞典开启交付,明年在德国开售。

售价的呈现是小鹏最体现反思的结果的一部分,2024 款小鹏 G9 没有过多的 SKU 配置组合搭配,全系提供 5 款配置车型,售价 26.39 万元起,并宣布实现上市即交付。

小鹏 G9 初上市给小鹏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,也推动了小鹏由内向外的一次全方位改革。时隔一年,全新小鹏 G9 卷土重来,是小鹏产品层面的自证,也是小鹏近一年改革成效的集中对外呈现。

相关推荐

宏观经济
国际社会
科技新闻